一、维护方法
1.日常清洁:
使用干净、柔软的湿布定期擦拭仪器外壳,去除表面的灰尘、污渍和指纹等。
若外壳有顽固污渍,可使用70%乙醇等温和的清洁剂进行清洗,但避免使用强漂白剂(≥0.5%溶液),以免损害检测仪外壳和触摸屏。
清洁前应关闭电源开关,保证电源线插头处于断开状态,避免发生短路及触电危险。
2.部件检查与更换:
定期检查打印机的纸张情况,当纸张不足时,及时扳开打印机前面板按钮,取出剩余纸筒,放入新的热敏纸,注意纸的正反方向。
仪器关机后的时间运行是由纽扣电池维持,当电池失效后,可能导致时间错乱,此时应及时更换纽扣电池,电池型号一般为CR2032,更换前需拆开仪器。
注意观察仪器的其他部件,如有损坏或老化现象,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。
3.环境控制:
将仪器放置在干燥、通风、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,避免仪器受潮或受腐蚀。
避免仪器长时间暴露在阳光直射下或高温环境中,以免影响仪器的性能和寿命。

二、校准方法
1.硬件校准:
校准前应对仪器进行预热,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状态。
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硬件校准,包括光路校准、零点校准、灵敏度校准等,确保仪器的硬件性能符合要求。
2.软件校准:
硬件校准完成后,进行软件校准,包括样品类型校准、温度校准、湿度校准等。软件校准是通过仪器上的软件进行校准,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。
3.标准曲线绘制与校准:
准备标准品溶液: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纯品,加入适量的溶剂,搅拌均匀,直至纯品溶解。
设定校准波长:根据标准品溶液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。
测量标准品溶液的吸光度:将标准品溶液倒入比色皿中,并放入农药残留检测仪的测量槽中,启动仪器进行测量。
绘制标准曲线:将测得的吸光度值与标准品溶液的浓度进行比较,并绘制出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曲线。
使用标准曲线校准仪器:在绘制标准曲线后,使用标准曲线对农药残留检测仪进行校准。校准过程中,将仪器的测量值与标准曲线上的吸光度值进行比较,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仪器的测量参数。
4.其他校准项目:
波长准确性校准:选择已知波长的标准物质,如汞灯或氘灯,放入样品室进行测量,并调整仪器的波长设置使其与标准物质的波长一致。
吸光度准确性校准:选择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,如硫酸铜溶液或重铬酸钾溶液,放入样品室进行测量,并调整仪器的吸光度设置使其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一致。
线性范围校准:选择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测量,并绘制标准曲线,检查其线性度是否符合要求。
重复性校准:选择均匀的样品进行多次测量,检查测量结果的一致性。
检出限校准:选择低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多次测量,计算仪器的检出限,并与仪器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。
三、校准周期与注意事项
1.校准周期: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、环境条件、样品性质等因素确定校准周期。一般来说,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校准。若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、维修或更换关键部件等情况,也应及时进行校准。
2.注意事项:
校准前应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,各部件无损坏、无泄漏等问题。
校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,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校准结果不准确。
使用的标准物质应具有可溯源性,且在有效期内。
校准记录应详细、准确地记录校准的项目、方法、结果等信息,以便于日后查询和追溯。
校准完成后,应及时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,确保仪器的性能和稳定性。
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校准,可以确保24通道农药残留检测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,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。